1月2日,2020年第一个工作日,北京市向文化产业园区及入驻企业送出开年大礼包,不仅出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服务包”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服务包”),对文化产业园区整合多条普惠式和定制式服务举措,还推出《北京市文化企业“房租通”支持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房租通”),使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的入驻企业有机会享受最高达30%的房租补贴。近年来,北京市通过多种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文化产业园区则已成为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此次“房租通”及“服务包”的推出,文化产业园区将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迎双重利好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出台的“服务包”共整合了17条市级普惠式服务举措和27条区级定制式服务举措。其中,市级普惠制服务举措包含文化金融“家门口”一站式服务、园区建设发展指导、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服务、园区发展咨询服务、园区宣传推介服务、园区文化人才服务共六大类;而区级定制服务,则包含了东城、西城、朝阳、海淀、通州、大兴、昌平以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色服务事项。
在相关举措之外,为了更好地实现服务,“服务包”还对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园区配备了市区两级3个种类的服务管家,并规定市委宣传部是“服务包”的总管家、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是专项管家、园区所在区的区委宣传部(或区文化产业促进机构)是本区文创园的服务管家。
据方案显示,总管家要研究制定服务两类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服务举措和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推动“服务包”的实施、接收“服务管家”反馈的园区发展诉求并逐项研究丰富“服务包”内容。专项管家则主要负责提供园区发展专项服务。服务管家则要建立联系园区建设运营管理机构的“直通车”,按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原则定期走访调研,上门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认真倾听园区诉求,协调解决具体困难。
不只是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迎来利好,入驻企业也将有机会享受房租补贴。据“房租通”显示,通过审核的企业可实现面积达500平方米、最高可享受30%的房租补贴,金额可达30万元,在北京注册经营一年以上的小微企业,以及在京注册一年以上、三年以内的初创企业,只要符合文化企业分类标准均可申请。而现阶段,“房租通”将先对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进行房租补贴,未来则将纳入更多园区。
解决发展痛点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及文化企业的发展,不仅2018年以来制定出台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印发文化旅游融合、影视、音乐、游戏等多个细分领域政策,推进文创银行、文化发展基金建设等,优化北京市文化产业营商环境,此外还制定出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及规范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加快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升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
在不同形式的推动作用下,2018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超过1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北京地区GDP比重在10%左右,始终居于全国首位,同时当年首批33家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共集聚文化企业超过6000家,实现文化产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而在今年1-10月,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9912.3亿元,继续保持良好稳定增长态势。
但与此同时也能发现,推动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此次无论是“服务包”抑或是“房租通”,瞄准的也均为文化产业园区以及入驻企业当下的发展痛点。
以“房租通”为例,该政策针对的便是小微初创企业所面临的房租贵问题。北京灿烂星路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丹表示,公司是一家从事艺术培训与艺术实践演出相结合的创业公司,至今成立两年,公司开展了时尚、形体、舞蹈等多方面的培训业务,但受制于培训教室等租房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的创意和项目上,若能获得“房租通”的补贴,将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北京市文资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推动园区健康发展,前期已出台《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对老旧厂房等文化空间在土地、规划、消防等行政许可审批方面,建立绿色通道,畅通了企业“进”的问题,现在出台“房租通”政策,解决“降”的问题,把进园区孵化的文化企业成本降下来,解决企业发展痛点。
打造更多文化新地标
近年来,北京市围绕文化产业园区进行精准施策、精细管理、精心服务、精美塑造、精诚合作,“大而专”“小而美”的文化产业园区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呈现出党建引领强化、集聚效应显著、社会效益提升、腾笼换鸟加速、融合发展深化、消费拉动明显等新特点,对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大大增强。
截至目前,已拥有包括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中关村软件园、郎园Vintage、文心华策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集聚了蓝海电视、磨铁、时代光华、天闻数媒、新浪、网易、百度、字节跳动、快手科技、华策影视等一批知名文化企业。且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园区与社区、城市建设发展相结合,参与夜间经济,实现明显的消费拉动作用,如位于CBD的郎园Vintage,是北京市首批“夜京城”商圈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北京市已有文化产业园区逐步辐射、渗透至其他省市甚至是海外。其中,尚8、北服创新园等园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地设立分园区;郎园、北影平房园等园区通过运营模式输出等方式向杭州、长春等地辐射;瀚海、德必等在美国、意大利实现了园区品牌的国际化输出。
但北京市文化产业及园区的发展将不会止步于此,而是计划在未来五年涌现一批类似“郎园”“798”的园区,打造北京的文化地标。
会议指出,当前,北京正处在由城市发展转向首都发展的关键节点,面临着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深刻转型。文化产业作为北京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在城市转型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