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走进航空港实验区,满眼都是盎然生机。赏春光,苑陵故城、园博园繁花满枝,绿水长流;看生产,华锐光电、郑州合晶、富士康生产线上一片忙碌,供需两旺;探枢纽,高铁南站主站房结构封顶,机场至高铁南站城际铁路建成通车,“空中丝绸之路”更是在机翼起落之间,将万里外的春色带到中原大地。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刚刚过去的2020年,航空港实验区喜讯连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1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达到4447亿元,同比增长21.4%;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60万吨,同比增长22.5%,全国排名由第七升至第六位;跨境电商业务单量突破1亿单、货值突破1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7%、62%。在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副城的征途上,航空港实验区阔步前进。

高端产业汇聚发展新动能

在位于航空港实验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的郑州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一期生产线目前产能已达到15万片/月,二期生产线进入试产阶段。硅晶圆片是生产芯片的基础材料,“企业产能在持续爬坡,计划年底产能达到20万片/月,届时对于缓解国内需求将有积极意义。”该企业负责人说。

“我们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今年4月就进入量产阶段了,年底产量可以达到24000片/月。”河南省华锐光电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华锐光电的投产,不但改写了河南省在新型显示产业领域的格局,改变了航空港实验区“缺芯少屏”的局面,实现区内自产显示屏,也将大幅提升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

航空港实验区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生命线,聚焦“枢纽+口岸+物流+制造”,积极推进“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发布优先发展产业指导目录及准入条件,制定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同时,抢抓豫沪合作新机遇,制定《承接豫沪合作产业转移方案》,项目签约、建设、投产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新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826.7亿元。其中,世界500强项目6个、国内500强项目3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12个。

创新方法开展“项目开工50天攻坚战”“四比四看”等活动,华锐光电、BAA(中国)航空培训中心、浪潮安全可靠生产基地项目、郑州创迈生物科技、苏宁、唯品会、丰树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用。

坚持把电子信息作为“一号”产业来抓,富士康将其苹果春季新品NPI(新产品导入)与春季、秋季新品全部转入航空港实验区,研发中心科研人员增加到1200余人,博硕、博众、凯德伦等多个富士康配套项目签约入驻,富士康(鸿富锦、裕展、鸿富胜)年产值完成3106.2亿元,同比增长2.8%。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累计完成3200.6亿元,同比增长12.7%。

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二期建设竣工,首批入驻的10家企业集中投产。

“航空港实验区坚持首席服务官制度,全方位服务重大项目建设。”该区重点项目办负责人介绍,航空港实验区每年年初挑选优秀县处级领导干部担任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官,为项目代言,搭建项目单位与政府部门之间沟通桥梁,协调解决和反映项目推进中的有关问题。同时,注重团队服务,形成一个重大项目,一套服务班子,对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2020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1.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0.24%。

“枢纽+开放”迈出新步伐

1月26日,“空中丝绸之路”中匈航空货运枢纽项目签约仪式举行,郑州机场将在欧洲首设海外货站,“空中丝路”将迎来新支点。目前,在郑州机场运营客运航空公司54家,货运航空公司31家,开通客运航线194条(国际地区27条),通航城市132个(国际地区24个);货运航线51条(国际地区41条),通航城市63个(国际地区46个);全年客货运全国排名均晋升1位,运输规模连续4年保持中部“双第一”。

河南省首家本土货运航空公司——中州航空正式开航,中原龙浩航空总部迁至郑州,桂林航空、乌鲁木齐航空和江西航空设立郑州运营基地,引入全球最大的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卡塔尔货航。

高铁南站持续快速推进,主站房结构顺利封顶。郑州机场至郑州高铁南站城际铁路建成通车。郑州机场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形成初稿,北货运区工程和中国邮政郑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南飞行区改造工程基本完工。

“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实现全覆盖,累计备案企业800余家,开通“菜鸟号”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专线,探索出一条跨境出口陆路运输的新物流通道,全年累计完成2457万单、4585.1万美元。药品口岸获批投入运营,累计进口药品3批次8.47吨,出口140余吨。省政府与中国邮政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UPS(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专属快件处理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综保区三期与机场北货运区重叠区域融合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综保区扩区选址基本确定。全年综保区进出口总额完成4103.5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封关以来“9连增”,稳居全国综保区第一方阵。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项目北方区域协同中心落户实验区,掀开河南对外开放新篇章。

国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航空港实验区政务服务中心宽敞洁净的大厅里,鲜见有窗口需要排队。“所有环节都转到网上办理了,就连取证都可以选择邮寄,很少有人往这里跑。”航空港实验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难点、堵点、痛点,持续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改革,截至目前,“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100%、“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94.15%、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占比39.78%、减时限压缩至87.58%。

2020年,省政府向航空港实验区下放124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今年3月1日起,《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正式施行,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开始行使省辖市级人民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以及省人民政府赋予的特殊管理权限,河南省、郑州市对航空港实验区的“授权、赋能、松绑”从此有了具体抓手。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持续完善,“一站式”通关服务更加便捷,新郑海关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12.4小时、0.05小时,通关实效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49倍;郑州机场航空口岸空运进口时间压缩至18.62小时,比上年压减5.67小时,由全国第4位跃至第1位。

300亿元的郑州航空港兴港产业发展基金完成注册,人力资源“蓄水池”项目稳步推进。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鸿富锦、裕展等10家规上工业和卓峰制药、金昌威等9家规下工业入选郑州市制造业企业A类名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成功申报第二批打造特色载体推动“双创”升级试点开发区,百度(郑州)创新中心、上海交大创知网平台正式运营,引入中科院软件所、771所等一批科研院所,豫沪合作科技城(海归小镇)建设方案、运营主体、政策体系基本到位。建成“双创”载体超过400万平方米,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09家、孵化平台8个,入驻科技企业1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53家。

引进培养“1125聚才计划”专家87名、“智汇郑州”高层次人才32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556.6亿元,同比增长11.6%,创新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航空新城开启幸福生活

目前,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两大核心板块已完成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一座国际现代、生态宜居的航空新城正在快速崛起。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快速提升。2020年,航空港实验区新增通车里程40公里,累计达523公里,南水北调以西区域路网和豫州大道以西区域主干道路网基本形成。全区建成区已达100.8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超过200平方公里,铺设供水、电力排管、燃气等管网合计超过100公里。

园博园、双鹤湖、苑陵故城、梅河、兰河等一大批公园、水系建成投用,2020年,新增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超过32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

“三项工程、一项管理”持续深化,智慧城管中心、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大关庄建筑垃圾消纳场相继建成投用,建成区主干道机械化作业率达100%,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在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础上,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首批12个美丽乡村试点加快推进。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义务教育中小学午餐供应服务实现全覆盖,公办中小学“官方带娃”课后延时服务全面展开;河南水利环境职业学院、河南省机电职业学院航空港校区顺利建成招生,郑州南开学校、北大金秋高级中学、郑州致美艺术中学顺利签约入驻;赋予河南省省立医院和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两家三级医院区级医院身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签约38.5万人,签约率78%。

耕耘更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作为全省、全市倾力打造的大平台、大枢纽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副城,航空港实验区承担着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责任。“下一步,航空港实验区将紧扣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好‘枢纽+开放’路子,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加快建设交通大枢纽、开放大门户、航空大都市,全力打造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副城,以航空港实验区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引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俊峰说。

关键词: 航空港区高端产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