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感内疚,并就此向每一位投资人诚表歉意。我经商办企业已经30多年,但对近两年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近日,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就民生财富、民生信托暴雷事件发了一封致投资者函。

他在函中提到,泛海系因融资偿还逾期等原因引发了法律诉讼,正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同时,责成有关下属企业加快项目到期资金的及时回流和违约项目的底层资产处置,计划争取在2021年7月、10月、12月3个时间点完成兑付。

在这封函中,卢志强表明了一个态度:不愿事情进一步恶化下去,正在想办法。但泛海系资金困难也是现实存在的。相比于安抚与表态,投资者要的是真金白银。

自去年7月份起,泛海控股股价直线下跌。3月5日,泛海控股正式抛出回购计划:拟斥资3亿元~5亿元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回购价格不超过4.75元/股。彼时公司股价徘徊在3元/股。

到现在,公司回购动作仍未落下,股价仍跌跌不休。截至4月2日,泛海控股收盘价为2.75元/股,半年内市值缩水4成以上。这引发了投资者及股民们不满。

4月3日,泛海控股董事会称,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实施本次回购方案,本次回购股份期限为不超过12个月。

同日,泛海控股还发出了一则有关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因偿债困难,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查封及冻结资产的公告。

或许频频暴雷的泛海控股,已“自顾不暇”了。

基金、信托接连暴雷

在资本市场圈,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卢志强的名字。

30多年间,他将泛海集团从一个地产公司做到一个囊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典当、资管等几乎全产业链的“金融帝国”,手持民生证券、民生信托、亚太财险、民生基金等多个金融牌照,通过参股方式持股民生银行、渤海银行等金融机构。

卢志强实际控制的境内外上市公司有4个,包括泛海控股、民生控股、中泛控股、中国通海金融。此外,他还参股投资了联想控股,涉足了澳大利的铜矿、印度尼西亚燃煤电厂项目,以及国内陕西煤矿项目。

去年1月13日,泛海控股宣布,公司行业分类由房地产变更为金融业。但这似乎也是其走向下坡路的拐点。1年多来,民生信托频频踩雷,泛海系在地产和资本领域的多笔投资均遭遇“滑铁卢”,卢志强所在的泰山会也被传解散。

先是去年年初,民生信托紧急向北京第三中院请求对尚未到期的新华联26.8亿元信托贷款申请强制执行,后者由于债务危机,对还清这笔贷款已是力不从心。

6月,武汉金凰珠宝80亿元“假黄金”事件爆发,民生信托、东莞信托、安信信托、四川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卷入其中,民生信托对其提供的融资规模达40亿元。

7月底,业内流传一份据称是来自泛海集团的名为“组合投资资产处置专题报告”内部邮件显示:民生财富尊系列资金池是目前市场中最大的私募资金池之一,要采取措施化解,否则实控人要承担法律责任。监管机构要求民生财富尊基金2020年底存量规模降至140亿元以下,2021年6月降至60亿元以下,2021年底归零。该基金投向主要为民生信托产品。

2020年最后3个月,民生信托多个信托项目出现延期。由民生信托作为原告的诉讼纠纷或发起的执行金额达156.328亿元。

2021年,类似问题愈演愈烈。1月,民生财富尊系列某只基金出现逾期,民生财富表示,“延期半年,泛海国际正在处置资产。”

3月22日,有消息称,民生信托召开紧急会议,宣告到期的某TOT项目将逾期:先兑付8%本金,剩余本金延期分期兑付,预计4月底前兑付70%,剩余30%待定。

“像泛海的一些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投资自己项目标的,因为给自己融资,所以可能不会去做尽调,风险性本身就存在,现在只是问题集中暴露出来了。”一位信托人士直指问题核心。

据天眼查,泛海控股在3月3日、11日6次成为被执行人,累计执行标的57.23亿元。3月22日,泛海控股旧金山项目遭分包商起诉,索赔2646万美元。

泛海已经没钱“埋单”了。1月30日,泛海控股公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亏损达30亿~40亿元。

2月10日,泛海控股在回复深交所的函件中提到,公司位于美国的部分地产项目及位于印度尼西亚的棉兰电力项目需考虑计提资产减值10亿元~12亿元。

最赚钱的民生证券,2020年净利润仅9.16亿元;民生信托净利润2.32亿元;亚太财险净利润仅6137.5万元。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泛海控股短期负债达517亿元,货币资金却只有188亿元。

看似庞大的泛海系“资本帝国”,盈利性却不强,现金流更是“不堪一击”。

卖资产引战投

违约暴雷事件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除公司市值大幅缩水、旗下债券频频被国内外机构下调评级外,还引发了投资者及合作伙伴的不信任。

4月2日,泛海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公司”)收到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执行通知书》和《执行裁定书》。

原因是,2019年4月,武汉公司向山东高速申请融资20亿元,但截至目前这些融资尚未清偿完毕。于是,山东高速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目前武汉公司的名下资产及股份权益均被查封冻结。

4月3日,泛海控股方面回应称,公司将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应对处理,同时积极与山东高速沟通协商处理方案。鉴于本次事项正在进行过程中,目前无法估计其对公司最终影响。

“泛海最好的结局就是土地拍卖成功,武汉CBD土地快速变现抵消负债;最差的结局是全部资产冻结,破产清算,土地被政府收回,被各路资本瓜分。”有投资者称。

其实,去年以来,泛海控股就在不断处置境内外资产,想办法“自救”。今年这种动作更为频繁。

今年1月份,泛海控股相继卖掉了武汉中央商务区一幅约8.4万平方米的土地、武汉万怡酒店以及宗地14B地块上商业、民生证券部分股权,共换回流动资金59.75亿元。但与庞大的债务相比,这些钱不过“杯水车薪”。

卢志强更希望,能有实力雄厚的“白衣骑士”携资而来,帮他挺过这次难关。

3月16日,回复投资者提问时,泛海控股称,“公司将加大力度推动落实金融子公司及地产核心平台的引战工作,继续加强核心资产盈利能力提升、境内外资产处置、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等重点工作”。

在泛海系的众资产中,对战投最具吸引力的当属民生证券以及武汉中央商务区项目(囤地10余年)。

去年10月,泛海控股以42.3亿元转让民生证券27%股权引入上海国资战投。今年1月23日,泛海控股又将民生证券13.49%的股份转让给了上海沣泉峪,转让价23.64亿元。武汉中央商务区项目占地总建面达414.29万平方米,今年1月5日,泛海控股将其中一宗地块(8.37万平方米)卖给了绿城,作价30.66亿元。这些地块还多次被泛海控股拿来作抵押融资。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泛海布局金融板块很多,但各板块间没形成良好协同效应,反而分散了资源,在现金流方面形成了各业务板块之间相互拖累和相互消耗,最终出现流动性危机。

“对于泛海而言,对战略进行检视、调整、收缩应该是第一位的,集中于能产生正向现金流的产业和业态,对于净消耗现金流的业态及资产应尽快卖掉变现。不然,战投方看不到未来就很难引进来;即便引入了战投方,因各板块总是需要补血,难以从经营层面形成现金流,也会一直活得很痛苦。”柏文喜补充道。

针对债务违约及应对,记者多次联系采访泛海控股方面,但截至发稿并未获得实质性回复。一位泛海系人士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称:“民营企业生存现状都很困难,这是普遍问题。希望外部环境能好一些,要不然就更困难了。对于眼下危机,公司正在积极想办法,包括转让资产等,希望市场能多给些包容。”

关键词: 泛海 基金 信托 卖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