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的地方没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李威说,这句话让他感受很深刻,心生共鸣。
李威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在他乡奋斗的父亲,另一个是广州某金融机构的房产助理分析师。
4月10日——18日,李威的老家,四川省达州市举办了2021年春季房地产交易展示会,吸引了30多个楼盘加入推介和促销。交易会前夕,达州市政府发布通知,将中心城区每平方米100元的购房补贴政策延期到今年6月底。
这一做法,被外界视作再续“救市”政策。去年,达州是全国第一个推出购房补贴政策的城市。
妻子和孩子在老家县城里租房住,自己一个人在广州,李威深知“这不是长远的事”。老家已经抛出了“橄榄枝”,但职业和收入因素使李威对买房这件事顾虑重重。“回老家买房,我可能得面临返乡工作的选择,在广州买房,资金压力很大,而且买了就得把孩子接过来,谁来照顾?上学怎么办?”
“达州这样的三四线城市想办法‘救市’,北上广深和许多重点城市却生怕楼市火热引发关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从事研究工作的李威发现,在楼市“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背后,有很多像自己一样面临购房抉择的青年人,他们或许人数不是最多,但生存压力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这个群体将影响到未来楼市的走向。
老家宜居,潜力有限
“80后”的李威,正值家庭和事业的起步期,妻子是他的高中同学,怀孕后辞去了广州一家民营企业的行政工作,回到老家生产并照料儿子,到现在已经有两年时间。
工作上,李威主要是写报告和做分析。“研究生毕业年龄就已经很大了,所以参加工作也比较晚,职务是助理分析师,不仅没有知名度,工作还很忙。隔三差五我会抽空做兼职,一年算下来,收入在20万元上下吧。”李威说,这是一个能在广州还算体面生活的收入,但想活得好,还远远不够。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房子。
“刚工作那会老家的朋友就劝我在达州买房子,我想买但没钱。我和爱人的老家都在达州渠县下面的乡镇,父母也没有太多积蓄,能供我上大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李威说,达州推出购房补贴政策令他动心,但是职业的关系,他一直犹豫不决。
为了给自己买房找一些参考,也为了完成研究工作,今年春节,留在广州过年的李威在自己的初中同学和高中同学微信群里连着发了几个红包,除了怀念那份同学情谊,李威还把群里的话题引向了“置业”。
通过微信群的调研,李威大致摸清了自己这些同学的置业观念,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种是始终在老家工作和生活的人,收入不算高,但很稳定。他们大多在县城或者达州市区买了房子,有的还是两套,一套自己住,一套给父母。
另一种是夫妻两地分居,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妻子和孩子在家。“就像我目前这样,家庭普遍不算富裕,外出工作要么是为了生存要么是为了理想,有的在老家买了房子,但是在工作地买房的很少。”李威说。
还有一种是夫妻二人在工作地买了房子,这些人要么是收入很高在一线城市买了房,要么是在成都这种房价还算理性的城市工作生活。
“达州的楼市需求,有很多来自下面的县城和乡镇。去年政策一出,好几位同学都趁机买了房。房价打折地方政府还给补贴,买个房能省下几万块钱。”李威觉得,农村人口进城置业和外来返乡置业可能是达州楼市目前最大的支撑,但问题是“这种支撑的有效期是多久?如果生育率低,返乡人口也少,会不会不可持续?”
“一个城市要靠政策来救楼市,怎么可能有很大的升值潜力?大城市就算是调控加码,升值潜力也比小城市大。但现实是,你不在小城市买,大城市也买不起,买得起也活不起。”李威表示,读了这么多年书,就是为了能够走出县城,可如果在广州买房,资金压力很大,而且买了就得把孩子接过来,照顾和上学都是一个问题,否则就只能两口子分居。
三四线城市“救市”的逻辑
自己陷入买房两难抉择的李威认为,城市和楼市的背后,本质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投资行为得到遏制的现在,所谓的楼市‘冰火两重天’,不如说是购房群体对待大城市和小城市截然不同的态度,无论是在工作地置业,还是返乡置业,甚至是进城置业,都可以归纳为‘有人想出去,有人想进去’,区别是从什么级别的城市出去,以及从农村到城市。”
“这里面有很多是像我这样面临购房抉择的人,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楼市的走向,包括人口导向和去库存问题。”李威说,现在人们返乡置业的意愿明显降低,他的同学有很多在向成都和重庆发展。所以达州这种人口外出务工型城市,产业和城市发展都比较缓慢,出台政策“救市”是很正常的事情。
官方的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达州市户籍人口为658.94万人,常住人口574.1万人。最近10年达州市的户籍人口呈下降趋势,常住人口略微有些增长。达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数据显示,2019年,达州市在外务工总数171.22万人,其中省外务工126.0022万人。
房价方面,达州市本地房地产平台达房网的数据显示,2016年,达州主城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5200元/平方米左右;2017年房价迅速“破6”“破7”,部分房源销售均价“破8”“破9”;2018年,达州的房价相较2017年增长达到29%。
市场需求透支,房价超过居民收入的后果是,2019年达州楼市直线下降,部分楼盘单价较最高点时降低了两三千元或更高。
另据媒体数据,外地务工人员约占达州购房群体的1/3,2020年受疫情影响返乡置业需求大减。开发商纷纷选择打折促销、优惠促销。2020年达州主城新房交易量虽不及2018年,但同比2019年却增加了8.8%。截至2020年12月底,达州主城新房在售均价为6759.51元/平方米。
土地市场同样表现不佳。有媒体统计,达州2020年成交的30宗地中有10宗地是由当地政府平台公司拍得。此举是担心流拍影响市场积极性。
城市的发展仍然要依靠楼市的推动,无论是房企还是地方政府,都不希望楼市“凉凉”。特别是在“以价换量”仍有成效的时候。在李威看来,这正是达州将2020年购房优惠政策延期到今年年中的初衷。“我老家求生欲很强。”李威戏称。
楼市政策分化背后的经济和事业
楼市下行,引发地方政府担忧的不仅仅是达州,有的“救市”力度甚至更大。
例如,2020年10月四川省内江市明确,对首套房购房家庭按建筑面积15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购房人补贴;对在中心城区范围内拥有1套普通商品住房,再购买第2套普通商品住房的购房家庭按建筑面积8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贴。
还有湖南张家界,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九届交房会提出,市中心新房或公寓每套可享受不超过2万元契税补贴。吉林四平市则在3月发布通知,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更大范围内,不仅仅是三四线城市在“救市”,个别中心城市也“救市”心切。今年以来,先是“石家庄购房一次性补贴30万”冲上热搜,然后是郑州宣布上调10%的贷款额度。还有山东青岛取消了原有的落户面积限制、河北廊坊放开了三河市落户门槛,以及放开限购却被住建部约谈收回政策的江西南昌。
反观华东和华南地区,不仅中心城市楼市火热,三四线城市也表现突出。例如广东的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以及江苏淮安、盐城,浙江的湖州、嘉兴、义乌等城市,均是不断地加码调控,平抑房价。
“中西部的三四线城市不是没有发展潜力,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房企在这里布局,只不过受制于产业等因素,发展得太过缓慢。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城市,潜力大,但生存压力太大。”李威说,夫妻分居不是办法,而且爱人也不希望变成家庭主妇,所以今年春节在微信群做完调查之后,他动了去成都的心思。
“成都离家不算远,发展潜力大,生活节奏和房价不会像一线城市那么大。更重要的是在成都我和爱人应该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生活和梦想还能同步。可能这次采访之后,我就会去一趟成都,现在凑个成都房子的首付,不成问题。”李威说。
像李威这样,大学毕业就到一线城市打拼,到了中青年后被动回乡就业、考公务员和创业的人,现在每年都不少。
关键词: 三四线城市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