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简介(费孝通亲属)


(资料图片)

社会是一个多么灵巧的组织,哪里经得起硬手硬脚?如果普通人的知识不足以维持一个新的系统,这个系统迟早会退化。

——费孝通

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先生出生于江苏吴江(今苏州吴江区),一个重视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两天前是他诞辰107周年。

费孝通是谁?政治上,历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在学术上,他是中国全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1939年,29岁的费孝通出版了《江村经济》英文版,后被视为中国人类学的奠基之作。

关于这本书,吴老师在两年前回忆费孝通先生的一篇小短文中是这样写的:

这本书的诱因是一个令人心碎的青春悲剧。就在四年前的1935年秋天,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费孝通和新婚妻子王同辉到广西大瑶山的瑶寨进行田野调查。费孝通在翻山越岭的过程中,误入了瑶族猎人设下的捕捉野生动物的陷阱。王同辉独自离开去寻求帮助,不小心跌入深渊而死。第二年春天,为了医治和抚慰丧妻之痛,费孝通来到姐姐费盛达居住的开贤宫村。在这里,他拄着拐杖,带着一颗破碎的年轻的心,开始了一丝不苟的田野调查,江村经济结出了硕果。

……

费孝通的观察是超越所有同时代人的,不仅在中国,在全球学术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它完全不同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大工业思想,而是一种来自中国的经济思想。事实上,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大改革,就是以乡镇企业为“意外”突破口,从这里萌芽的。

费孝通的一生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变迁。在后来出版的《乡土中国》一书中,他以自己的平民视角描述了农耕文化下中国社会文化形态的变迁。

为什么中国人那么注重自己的老少顺序?为什么一定要背井离乡,回归本源?为什么重视友情而不是权利和契约?这些问题,在费孝通的作品中,有着最真实、最独特的诠释。所以,人们常说,如果你没有读过《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就说明你没有了解过真正的中国。

2005年4月,费孝通逝世,享年94岁。结束了他坎坷、纠结、辉煌的一生。

12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怀念这位“学术大师”,依然把他的作品视为经典,反复研读。在吴老师眼里,他是世界上之一个指出农村也可以发展工业经济的经济学家;在另一位“文学大师”王小波眼里,费孝通是学术界最诚实的作家之一。

诚实与噪音(节选)

我本科的时候,哥哥在读研究生。我学理科,我弟弟学逻辑。我曾问他:在你看来,中国人写的科学著作中,哪一部最值得一读?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费孝通的江村经济。现在,如果一个年轻人问我这个问题,不管他学的是什么,我的答案都是《江村经济》——但我觉得把这本书叫做《中国农民的生活》更好。

它的优点在于它对江南农村生活的真实描写,这在中国人写的书里是从来没有过的。作为社会学专业的学长,李先生对定县进行了实地调查,摸清了定县的情况。社会学家应该经常读丁县的调查——但如果他们不研究社会学,我想他们可以没有丁县的调查,但他们不能没有江村的经济。

现在的德江村

中国的学者总是对某些事实视而不见,包括中国农民的生活,这是有问题的。一个读者喜欢做的就是把头埋在那堆旧纸里,好像里面什么都有。中国的经典浩如烟海,但如果没有人把事实写在纸上,纸上依然什么都没有。江村经济的价值在于它是写在纸上的。在中国,很少有人做这样的事情。《江村经济》的序言也赞扬了费先生的诚实。因此,费先生在这项研究中的诚实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篇文章的主旨不是谈江村经济,而是谈诚信。在我看来,诚信和黄金一样,有质的区别。以费先生的书为例。在海外出版的时候叫《中国农民的生活》,完全是实话实说。在国内出版的时候叫江村经济,但是色彩很差。虽然它很诚实,但更符合中国文人的口味。我们这里有个传统,非常不利于完全诚实。

有人说,朱和学了一辈子,什么是“是”和“应该”从来就不清楚。我们知道,前者指的是事实,后者指的是意志。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一个人不可能一生中想什么都满足。如果朱夫子总是把自己的愿望和事实混为一谈,怎么活下去?所以,朱老师在开始学术思维的时候,就把意志和事实当成了一回事——学术思维确实有这样一个特点,不学无术,意志和现实又可以割裂开来。

费孝通正在看报纸

不仅是朱大师,中国人做学问的时候也是这样。从此,孔子致力于讨论国计民生乃至人类未来这样的大课题,并得出了鲜明的结论。在这种强光下,完全诚实似乎是可耻的。在所有重大问题上得出鲜明的结论是好的,但如果不把意志和现实混为一谈,就很难做到。

忠于已知的事实叫诚实,不忠于事实叫虚伪。有些人只忠于选择的事实,既不诚实也不虚伪。我称之为喧闹。这是一种含蓄的说法。乍一看,似乎不够恰当。其实是有道理的:人们总是从嘈杂的情绪中选择事实。

有一次,我看了一本海外理学家的文集(我对海外理学没有偏见,只是举个例子)。作者一会儿从东方引用西方,一会儿又把从马克斯·韦伯到现代非裔美国人的“寻根文学”重新引用一遍。引用的例子都不恰当,他没有引用真实的例子。我越看越不理解,也下定决心要理解。最后看到他在台北回答记者提问的一篇文章,把自己的治学和台湾省当局的“文化建设”联系起来——看到这里,我明白了。

我也知道,台湾省当局不给海外士子发工资,这就是沸沸扬扬的起因——当然,更进一步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科举和八股文。人把学习当成自己的本质,心就上去了。诚实并不是学术界的强项,因为太诚实了就不学术了。费先生在江村经济中所表现出的诚实实在难得。一位外国记者问费先生:你认为中国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现另一个费孝通?答:五十年。我真的不想相信这些,但我怕最终还是不得不相信。

关键词: 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