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园(动脉粥样硬化,到底有多可怕?)

作者: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尹会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计算机 *** 信息中心


【资料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

人们常说的“富贵病”是指以糖脂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代谢性疾病。今天,我们要关注其中的一个——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我们常说的,其实是动脉硬化的一种。这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富贵病”通常是中老年患者。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出现在一些青壮年。

到底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内由脂质、胆固醇、钙等物质组成的斑块形成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动脉硬化的逐渐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内膜增生和脂肪纹形成;2)纤维化斑块;3)不稳定斑块;4)斑块破裂产生血栓,堵塞血管,影响血液供应。

因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一般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当产生的凝块严重堵塞或完全堵塞血管时,会诱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颈动脉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会怎样?

我们知道,人体各处都有动脉,所以人体不同部位的动脉都可能有病。当然也有重要的部位,就是比较容易发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地方,比如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

那么,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可能的危害呢?

一种可能:动脉瘤。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坏了正常的血管壁,血管壁上的压力发生变化,受压侧的血管壁变薄。同时,血管因为充血而鼓起一个包,似乎随时都会爆炸,很可能形成动脉瘤。

左:正常腹主动脉;右图:扩张的腹主动脉(来源:羊城晚报)

动脉瘤是一种由动脉壁薄弱引起的永久性肿胀疾病,可在任何地方形成。

然而,动脉瘤最常见和最棘手的部位是脑动脉、主动脉和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

箭头所示的室壁瘤位于非常薄的心室壁上(图片来源:病理学花园)

可能性2: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已成为目前死亡率更高的疾病之一。

因为冠状动脉为我们的心肌供血,一旦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就会导致心肌缺血。短期心肌缺血可能引起心绞痛,严重时血供中断会导致心肌梗死而死亡。

肿瘤黄褐色斑块使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血栓完全堵塞管腔(图片来源:病理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在冠状动脉上形成斑块,常伴有冠状动脉痉挛,可加重原有管腔的狭窄,甚至导致血供中断,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的心脏疾病,并可成为心脏性猝死的原因。

可能性:主动脉夹层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压受阻。阻塞的血液撕裂动脉壁的内层,并由于其流动而使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冲入主动脉壁,在压力下向外扩张,形成主动脉夹层。

原来的主动脉腔称为真腔,而主动脉中层破裂形成的腔为假腔,真假腔之间有一个或几个间隙(图片来源:美敦力健康保健中心慢性知识库)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因为过程非常快,大部分患者会在3天内死于血管破裂。因此成为患者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当然,不仅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妊娠、遗传因素(马凡氏综合征)、主动脉内膜病变、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性疾病、外伤等也会引起主动脉夹层。都是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

其他可能性

除了上述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能引起颈动脉疾病,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导致中风。

而由其引起的外周血管疾病更容易被忽视,主要影响下肢,引起行走不适或疼痛。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胆固醇水平异常、吸烟、糖尿病、肥胖等。

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预防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主要包括戒烟、合理运动和平衡膳食。

此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而手术适用于急性或严重的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

研究还证明,血流动力学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白细胞的突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首次揭示了年龄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此外,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最近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低密度脂蛋白(LDL)表面磷脂的氧化产物中存在一类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的新代谢产物,这似乎与LDL氧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观点相冲突,但这也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代偿反应。

参考资料:

1.大冢,f .,安田,s .,野口,t .,石桥上田,H. (201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病理学。心血管诊断和治疗6,396-408

2.McGill,H. C .,McMahan,a .,和Gidding,S. S. (2008)预防21世纪的心脏病:青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物学决定因素(PDAY)研究。循环117,1216-1227

3.王,李,罗,李建民,田,李宝春,陈,刘力军,黄,杨,刘,刘,刘春伟,万,艾,戴,麦,金立刚,童,金国刚,关国明,王,赵新平,朱建军,朱,黄,(2016)整合素-YAP/TAZ-JNK级联介导单向剪切流的热防护效应。自然540,579-582

4.Fuster,J. J .,MacLauchlan,s .,Zuriaga,M. A .,Polackal,M. N .,Ostriker,A. C .,Chakraborty,r .,Wu,C. L .,Sano,s .,Muralidharan,s .,Rius,c .,Vuong,j .,Jacob,s .,Muralidhar,v .,Robertson,A. A .,Cooper,M. A .,Andres,v .,Hirschi,K. K .,Martin,K. A .,Walsh,K. (2017年)科学355,842-847

5.Lu,j .,Guo,s .,Xue,x .,Chen,q .,Ge,j .,Zhuo,y .,Zhong,h .,Chen,b .,Zhao,m .,Han,w .,t .,Zhu,m .,Xia,l .,Schneider,c .,Blackwell,T. S .,Porter,N. A .,Zheng,l .,Tsimikas,s .,和Yin,H. (2017)在体外和体内鉴定一系列含有环戊烯酮部分的新型抗炎和抗氧化磷脂氧化产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生物化学杂志(出版中)。

关键词: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