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曼奇直升机(科曼奇隐形直升机)

冷战时期,美苏双方都在军事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然,有了投资,就会有收获。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研制了很多有趣的武器装备,而RAH-66科曼奇武装直升机就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建立和研制的隐身武装直升机。它也是世界上之一架隐形武装直升机。

科曼奇武装直升机


【资料图】

研究背景-目标远大的LHX项目

经过包括越南战争在内的各种锤炼,到80年代,美国已经拥有了大量各种型号的直升机。然而,各种型号的直升机不仅使飞行员的培训成本不断上升,而且其各种零件、维修接口和不同规格的维修标准也给美军的后勤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美军当时装备的UH-1直升机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陆军于1982年提出了LHX(实验轻型直升机)计划。LHX计划的目标是用新型直升机替换美军当时装备的UH-1直升机、AH-1直升机、OH-58直升机和OH-6直升机。预计初始购买量为5000台,规模宏大。

为了拿到这笔罕见的大订单,当时美国各直升机研制巨头自发联合起来,以抱团的形式参与LHX直升机项目的竞标。其中,波音公司和西科斯基公司组成之一竞争集团,贝尔公司和麦道公司组成另一集团参与竞标。

波音公司和西科斯基公司的早期计划

早期的波音和西科斯基集团的方案和后来的科曼奇量产机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波音和西科斯基并没有把隐身性能放在之一位,而是把速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初步方案完全是为了满足超高速飞行的要求。

波音公司和西科斯基公司的团队认为,面对当时苏军强大的野战防御空系统,只有尽可能提高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更好能够接近音速飞行,以便能够像当时的北约战斗轰炸机一样进行超低空突防攻击。当然,随着后来美国陆军要求的变化,相应的设计方案也有所改变。

之后根据要求改变了形状。

经过几年的修改和测试,1991年4月,美国陆军终于宣布波音和西科斯基团队的计划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将其命名为“科曼奇”,官方编号为RAH-66,其中R代表“侦察”,A代表攻击,H代表“直升机”。至此,科曼奇直升机开始了自主研发。

隐身优先——从雷达隐身到声学隐身的整体隐身设计

如上所述,当初波音和西科斯基希望用速度突破苏联野战防御空系统的拦截。但美国陆军认为,在当时反[/k0/]导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只有提高直升机的隐身性能,才能完全避开苏联反[/k0/]部队的各种反[/k0/]雷达。

科曼奇采用了全面的隐身设计。

因此,科曼奇直升机采用了直升机史上之一次全面隐身设计。首先在外观上,多面体圆角的整体隐身设计方案,减少了各种直角反射面,以减少雷达的反射面积。同时,飞机表面覆盖有吸波材料,进一步削弱了雷达波的反射能力。

尾梁上还布置了额外的冷空进风口。

布置在机身两侧的两台发动机都埋在机身内部,发动机进气道采用锯齿形棱柱形进气道,使得从正面照射的雷达波在涡扇上产生回波。另外,科曼奇的排气口布置在尾梁。飞行过程中,高温废气首先通过尾梁上的冷气进口混合,然后通过尾梁两侧的缝隙排出。最后由主旋翼旋转时产生的下洗气流做最后的散热处理。

作为武装直升机雷达反射面积的大部分,科曼奇的主旋翼和尾翼自然成为需要特别改进的关键模块。主旋翼有五个叶片,所有叶片的形状都经过特殊设计,并覆盖有吸收材料。此外,整流罩安装在叶根和叶冠处,形成平滑过渡,减少反射面积。

叶片根部和叶片处都有整流罩。

至于尾桨,取消了传统的外露式尾桨设计,取而代之的是涵道风扇尾桨设计。整个涵道尾桨不是垂直布置,而是向机身左侧倾斜,但是涵道尾桨上的垂直尾翼向机身右侧倾斜,这样整个尾桨布局不会有任何90度的角度,进一步减小了雷达反射面。

涵道尾桨偏左,垂尾偏右。

值得一提的是,科曼奇武装直升机机身材料使用的复合材料比例为结构总重量的51%,而黑鹰直升机的比例仅为9%。

隐身是科曼奇武装直升机隐身设计的另一个重点。除了使用涵道风扇尾桨降低尾桨高速旋转时的噪音外,其主旋翼的五个叶尖采用了后掠式设计,这样在叶片高速旋转时,叶尖不会因为高速摩擦而产生太大的噪音,其五个叶片产生的噪音与传统直升机的两个叶片处于同一级别。

非火力优先——兵力有限的武装设计

文中提到了对科曼奇武装直升机RAH-66编号的解释。代表“侦察”的r排在之一。也意味着科曼奇武装直升机的首要任务不是攻击,而是执行侦察。

增加的短翼不是为了隐形而设计的。

在极端状态下,科曼奇武装直升机机身两侧的整体舱门可各携带3枚导弹,需要时可在3秒内完成攻击准备。如果要求科曼奇武装直升机执行火力打击任务,此时将在机身两侧安装直升机短翼,增加共8枚导弹的运载能力,总运载能力为14枚导弹。不过这样会降低科曼奇的整体隐身效果。

科曼奇(Comanche)武装直升机采用双管20毫米机炮,其供弹装置和储弹设备嵌入机身,仅在直升机机头下方留有旋转炮塔。

科曼奇火炮布局示意图

为了减少旋转炮塔的雷达反射面积,其水平方位角为240度,俯仰角控制在60度。但考虑到科曼奇本身并不依靠机枪作战,其机枪方位角和俯仰角基本可以满足其正常使用。

标签

科曼奇武装直升机终于在2004年被官方确认下马。很多人认为它下马的主要原因是太贵,但个人认为战场环境的变化才是科曼奇下马的主要原因。

苏联解体后,美国失去了强大的对手,冷战结束后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也证明,非制导武器对武装直升机仍然构成很大威胁。过于强调隐身设计导致装甲防护能力降低,进而导致科曼奇与新的战场环境有些格格不入,综合使用效费比太低。

和新的战场环境无法匹配。

改进型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也以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证明了它的价值。相比之下,科曼奇武装直升机只能在昏暗的灯光下离开现场。但是科曼奇直升机的很多先进技术还是保留下来了,美国也获得了一些非常好的直升机技术。

关键词: 直升机